中尼建交70年: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之树常青


今年是中尼建交70周年。中尼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,两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古老丝绸之路文明的史诗。建交以来,两国始终真诚相待、相互尊重、相互支持,双边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。
尼中友好论坛主席高亮。图片由本人提供
“尼中都是文明古国,尼中友好根植于喜马拉雅山脉,尼泊尔是古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一,两国人民交往交流源远流长。”尼中友好论坛主席高亮说。
尼泊尔中国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哈利仕。图片由本人提供
尼泊尔中国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哈利仕表示,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着悠久历史,这基于深厚的理解和频繁的互动。哈利仕强调,“尼中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,可以被描述为大小国家睦邻友好的典范。我们的关系是如此亲密又亲切,建立了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”
尼泊尔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,中尼两国政府于2017年5月签署关于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,中尼先后签订贸易、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协议。
70年风雨同舟,中尼经贸合作从边境贸易开始至今,中国已经是尼泊尔第二大贸易伙伴。高亮回忆,从两国建交开始,中国就为尼泊尔的经贸,金融技术发展提供帮助,包括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工业化、卫生、教育、职业培训、水资源等领域。
尼泊尔Jana Aastha National Weekly主编柯绍·什雷斯塔。图片由本人提供
2024年,中国与尼泊尔签署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。尼泊尔Jana Aastha National Weekly主编柯绍·什雷斯塔表示,这标志着两国迎来加强互联互通的新时代,该框架下的几个项目旨在帮助尼泊尔从“陆锁国”转变为“陆联国”。
“中尼公路打破两国地理阻隔,博克拉机场架起尼泊尔与世界连接的空中走廊,水电项目点亮城市与农村的万家灯火……”哈利仕说,“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民生福祉。”
“这些年来,尼中两国文化和教育领域合作不断深化。” 哈利仕说,在教育领域,有奖学金项目、大学合作、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。在文化领域,开展文化节和展览、推广旅游和手工艺品、姐妹城市关系、共享文化遗产和青年交流等活动。
自建交以来,中国每年都向尼泊尔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。在中国受过教育且合格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高级人才,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尼泊尔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多年来,中国多次派遣医疗救援队,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,同时派遣志愿者教师来教授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,为当地旅游发展贡献力量。
“在过去的70年里,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卓有成效。双边经贸合作每年都在扩大。”哈利仕说,尼泊尔和中国在地理、历史、文化和经济之间的联系,早已成为命运共同体。“展望未来,我们应该巩固和扩大我们的传统友谊,并寻求最高水平的新合作领域,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。”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